2019年,不知道是谁说了一句话,说这一年会是未来10年里最好的一年。虽然这句话可能每年都有人在说,但2019年还真就给说中了,就值得被记住。虽然今年我们这个小家庭非常幸运,没有卷入到疫情和防控措施导致的大大小小的人道和经济灾难中,但2022年依然在这个下行区间里,我的个人生活和很多公共议题,充满各种意义上的掉头。“掉头”这两个字就是我今年的关键词。
婚姻
就如我去年所预计的,今年这一块值得拿来复盘的已经显著减少了。绝大多数时候互相扶持、逗乐,日子算得上有滋有味。从去年开始意识到“情绪”而非“道理”在夫妻关系中的重要性后,今年就不必再在道理上争个输赢。不是说没有,而是说显著减少。
今年的问题也不再来源于单纯的亲密关系中的相处过程,而更多来源于其他现实问题的影响。虽然小也在我们刚认识时曾经说过,她很不喜欢把工作上的问题带回家里,但今年这个话题成为了延续数月的漫长煎熬。自从今年大环境下行,各大公司都逃不开“优化”,她的团队也被大量毕业,她虽然作为头部员工工作无虞,但未来才更重要。最终她在很多都不算很好的转岗机会中选择了一个相对更好的,但仍远未达期望。最终,这个职场的重大压力,加上日常带娃、新房装修等琐事,成了今年的主要矛盾来源。
其实我很能理解小也的情绪,她今年将休闲时间大量诉诸抖音等碎片化娱乐方式,就是因为工作心如乱麻,需要高密度低成本的娱乐方式逃离负面情绪。不过这情绪时间太久了,难免会有些时候外溢出来,影响日常的生活。但今年我们都继续成熟了不少,能安抚的就安抚,该倾听时就倾听,总体的冲突次数是比往年都少不少的,所以整体上还是和谐美满、有滋有味。
儿子
想想今年3岁了,有了更多的“第一次”,逐渐变成了一个可爱、又有些调皮的小孩儿。他经常会使用各种小手段来测试家长们的忍耐程度,满足自己贪吃和贪玩的欲望,而且大多数情况下还是能成功得手的,所以他现在是班上唯一一个“超重”的儿童,而且他还是班上月龄最小的。虽然在我们家长看来,他看上去完全跟“肥胖”不搭边,但数字告诉我们他确实是比同龄的娃要重不少,即便平时很多时候想限制他的食欲,但他的可爱劲儿一来又忍不住要放松管制。
今年想想正式上幼儿园了,爷爷奶奶平时白天终于可以放松下来享受点自己的时间了。在上幼儿园前,给想想报了两个月的托托班。第一天他去的时候非常冷静,跟着老师就进去了,看起来倒也符合他没有分离焦虑的一贯人设,我们欣慰的同时也有点心疼,想这个娃怎么如此冷静就跟着陌生人走掉了。结果第二天送去时就哭得不行,最后花了几周时间才逐渐缓和。后来上幼儿园时则快速适应。我们看他在幼儿园的照片和视频,似乎他始终显得不是那么合群,总是一个人看书、游荡、观察但不参与,不过老师说大家大多数时间也都是各玩各的,这个年龄还不太会形成小团体,我们作为家长还得多点耐心。
今年晚上睡前,经常会变成跟想想的夜话会。他会教我们唱在幼儿园学会的歌,会跟我们分享在幼儿园交到的好朋友,也会表达一些日常生活总结,比如“大人就该拿大的快递,想想就拿小的快递”“爷爷喜欢睡觉,奶奶喜欢做饭”“想想最爱自己”。总体上是个表达比较清晰,也比较愿意分享各种见闻的娃,这点比我小时候强。
想想是8月8日的生日,我们本来提前很久就计划好了要一大家子回贵州带他游山玩水、见见老家长辈,过个值得回忆的生日。结果虽然疫情没有造成什么影响,但他在7月底时得了支气管炎,虽然住院几天基本康复,但并没有完全复原。结果就是飞机落地在贵阳时,想想的状态就不对,整个人发蔫,当天就发烧39度。这下好了,整个假期安排彻底被打乱,最终一大家子基本就在贵阳周边简单玩玩完事。不得不说是今年一大遗憾。唯一的记忆点就是我给想想3岁生日做的一个小视频在贵阳给全家人一起看了,这视频花了我不少时间,成品我也挺满意的。
其实今年带娃最大的感受,就是很多事情真的急不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成长路径,也许到了某些时间节点就自己成长了、会了,家长能做的最多就是引导一下、干预一下,但想强求什么通常是不现实的,更不能盲信网上很多人的亲子分享。比如想想长到现在,我们非常纠结过的两个问题:不会说话、尿裤子,都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不知不觉中就自行掉头,优化掉了。他毕竟是个活生生的人,而不是到某个月份就马上突变成长的机器。
旅游
疫情把大家都搞得很压抑,对于我们这种日常社畜来说更是需要从各种夹缝中抽出机会逃离一下,尤其在8月份的贵阳之行彻底变质后更是如此。
8月后来还去了两个地方,除了我自己因为工作团队outing去了趟潮汕外,我还和小也一起去了泉州,而原因不是为了旅游,居然是追星。作为一个字面意义上的“妈妈”粉丝,小也算是对吴磊仁至义尽了,不仅早早准备淘到见面会靠前位置,还坐地上干等一下午,最终等来了7分钟左右的面对面。我很理解追星,当年迷F1时没少追过,而且小也还没怎么追过星,这么偶尔追一下,还挺可爱的。
十一我和小也跟两个新朋友去内蒙阿尔山和边境地区玩了一圈,就算是今年唯一一次纯粹的长途旅行了。途中还是包了个小面包和本地司机一起的,体验算不上很好,因为这司机的服务意识比较弱。而且整个旅游途中充满了低温、大风、淫雨、较差的住宿环境。不过在阿尔山游玩时,正好赶上大雪,拍到了不少好照片,就算是留下回忆了。
娱乐
今年我和小也的娱乐活动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她因为前述原因迷上了抖音等其他娱乐形式,陪我看电影的欲望也显著降低。而我今年则因为感觉有意思的影视内容太少,也降低了观影量,多出来的空闲时间则主要投入到了一个逐渐成为长期项目的娱乐内容:《GT赛车》。这个游戏常青树在今年迎来了25周年纪念日,同时推出了系列最新作《GT赛车7》,我去年加入的玩家群体也组织了贯穿大半年的娱乐赛事。这个被友人称作“兄弟会”的集体活动占据了我今年很大一部分娱乐时间,每场赛车比赛都要练习许久以保证竞技实力。最终我拿到了年度第三的奖杯,还跟几个群友有了线下接触,算是在虚拟和现实间获得了一点平衡。同时,今年我在B站也基于这个游戏和相关赛事更新了不少视频,现在居然都有将近1800的粉丝了。其实如果能有更多时间投入,去做些剪辑和解说,肯定还能获得更多,但这个领域实在太过小众,即便是头部UP主也难以获得足够收益,否则还真的想多点投入,当个副业。
今年我的游戏选择也发生了一次重大转向。8月份由于出游多,路上闲暇时间除了看书看电影,还想找个能随时玩的游戏,而这时由于《原神》在我身边友人中的口碑严重外溢,我又下回来玩了。其实这个游戏刚上市时我就玩了下,无奈对二次元始终提不起兴趣,就删掉了。今年又下回来,这游戏2年内更新的海量内容被我在3个月内密集体验完毕,对其评价大为改观。首先,这是个制作精良的单机游戏,对得起全球持续2年的热度;其次,这是个体验出众的多平台游戏,各个平台随时捡起来玩都是进度同步的,方便度拉满;最后,这是个尽可能照顾到所有玩家群体的游戏,无论是轻度体验玩家还是重度投入玩家都能获得基本一致的游戏体验,数值策划非常老道。今后也许我会专门写一点东西来讨论这个游戏,作为当代中国最为成功的文化输出产品(可能没有“之一”),《原神》值得被认真对待。
工作
去年底转岗来到的这个新部门,今年发现还挺适合我的,无论业务、团队,都是成熟的,而且是不可或缺的,安然度过了年中的裁员潮。而且在经过了几年高强度的业务打拼后,这个团队相对稳定的特点更让我安心、平和,加上老板是个谐星性质的角色,团队氛围以轻松愉快为主。就是不知道这种轻松愉快能持续多久,在我看来,有两种事件会让这种氛围瞬间消失,1是谐星老板走人,2是团队被下放到业务,这两者在未来1年发生的概率,倒是都不高。但必须要做好准备。
疫情
这块居然被盯上了,无奈私密掉。
年度之最
最佳华语电影:《人生大事》
今年观影量奇低,外语片之最欠奉了。但华语电影中,《人生大事》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朱一龙的演技令人刮目相看,电影的情绪饱满程度也远超预期。这部片子是真给我看感动了的,我相信如果小也看了的话,也会获得她的爆哭认证的。
最佳专辑:《Dawn FM》
在流行和R&B的结合上,目前没有人比The Weeknd更成功。今年的新专辑更像是娓娓道来的故事,整体性更佳,适合白日做梦。
最佳书籍:《挽救计划》
今年的阅读量其实不低,不过有几本同时在读的都还没读完。在读完的里,这本科幻小说是值得我的年度最佳的。种族间的友谊现实吗?科学是通行宇宙的语言吗?科学和技术、当下和未来,价值观可以共享吗?这些问题都在这本跌宕起伏的科幻里有精彩的讨论,值得一读。
最佳游戏:《GT赛车7》
作为一个已经拥有25年历史的老牌赛车游戏,虽然今年的新作在发售之初出现不少幺蛾子,但长期服务的承诺还是得到了落实。随着一次次的更新,最终达到了基本稳定的状态。它也会是未来几年里我最常玩的游戏。
值得一提:《星际拓荒》。超强的探索和拼凑叙事,广袤又细节的宇宙史观,极佳的宇宙科幻类游戏。
最佳App:无边记
终于,在iPad上有了能完美平替“微软Whiteboard”的软件,就这一点,就让我十分满意了。
最无厘头封号:我的微博炸号
就因为分享了几张r/place的图,我的微博号就炸了。虽然那个微博号已经被我养废了,充斥着各种豆瓣分享,但有些老友关系就这么没了,还是有点难过。这直接迫使我建立了这个博客,要作为一个安全的记录地维护下去。
最烂社交网站:所有接受监管的中文SNS
太烂了。噤若寒蝉。写的日志一篇篇被锁,关注的人一个个消失。这还没完。
总得来说,2022年是我把精力更多放到现实中而非网上的一年,因为网上充满了各种我无力改变的痛苦。2023年也不会好到哪儿去,大环境和人们的信心需要更长时间恢复。希望所有关心的人都能顺顺利利,整个社会能尽快疗伤。
近期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