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引发的热潮导致豆瓣上已经充满了各式各样妙趣横生的评论文章,它就像一只烂熟的烤猪,任谁看过都要拿来评说一番。现在再想说点关于电影剧情啊落雷片段啊什么的似乎都有点不讨巧了,那就来说说别的。

在影院里看电影总是一件很爽的事情,非“大片”我还不在影院里面看呢。看完『赤壁』,我觉得影片很好,可以打8/10分,但却总有一种莫名思绪憋在心头压抑不出的感觉,等回寝室了带上耳机,才发现就是少了那么点音乐。

作为一部好看的商业大片,没有一辑好听的原声音乐(OST)是一件可惜的事情,甚至可以说是可悲的。在电影中,由于好的OST的存在,所有观影者的情绪都会被无形地调动起来,这对于影片表达来说是事半功倍的。给『赤壁』配乐的是日本音乐家岩代太郎,他的电影原声作品不多,我个人也只听过『杀人回忆』的OST,感觉并不像舆论评价的那么好。回过头来,纵观『赤壁』全片,出彩的音乐片段屈指可数:片头字幕(这是留下第一印象的东西)、放牛娃笛子、周瑜孔明对琴,其他时候几乎均为大段的、旋律老套的交响乐(或者有更多被掩盖在战争场面的音效之后),就连放牛娃的笛子那一段,中间也是衔接了一段交响乐版的。不是说交响乐不好,而是千篇一律的“主旋律”未免会让人感到疲乏。一部好的电影配乐总是需要不同风格的声音元素的,就像商业大片里也需要有武戏文戏交叉一样。

这不免让我想到去年国内的商业“大片”『集结号』,这同样是一部诚意之作,电影本身也还不错,但就是拿不出像样的原声音乐,最后连一张原声专辑都没有发行,这简直让人无法理解,难道商业大片就不需要有营养的音乐了?再往前看国产电影,『太阳照常升起』电影很好,音乐更好(久石让作曲),但人家不是“商业片”;『天地英雄』是商业片,音乐可以用惊艳来形容,但片子是公认的大烂片,再次配种失败。更严重的是,似乎中国导演都不太注重音乐对于电影主题表达的作用,音乐在电影中甚至以可有可无的形象出现。中国电影的音乐似乎总是处在一个尴尬的境地和地位。

反观好莱坞的商业巨制,却几乎总能在电影之外给我们带来更多层面的享受。『勇敢的心』中的苏格兰风笛是影片很重要的一个元素,相信这绝对风格化和类型化的作品也给影迷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魔幻巨制『指环王』的音乐更是丰富多样,从风笛到交响再到Vocal New Age,更因其对电影剧情的推进作用和与电影衔接搭配的完美,称得上是作曲家Howard Shore的巅峰之作;同为魔幻三部曲的『加勒比海盗』,其OST经常被国内各类电视节目直接“拿来主义”,第一部中的“He’s A Pirate”以经典的快板弦乐和提琴成为了能很好表达影片主题的短篇作品,到了第三部,OST中那首长达10分钟的宏伟作品“I Don’t Think Now Is The Best Time”更是许多乐迷和影迷的最爱;看上去不那么商业的『赎罪』,OST中和影片搭配而独创的“打字机音乐”使之几乎毫无悬念地成为了当年奥斯卡的最佳配乐。

音乐是一种神秘的艺术形式,它用7个音符就可以“玩弄”听者的感情,否则也不会有“用音乐疗伤”这么抽象的说法。从这个角度来说,音乐之于电影应如调味品之于卤味一样,是不可或缺的部分,应该被所有中国电影导演重视。在我的心里,由于音乐的原因,这部『赤壁』(上)永远是一部精品,但不是一部经典。

PS 1:文中提到的中国电影的OST作者竟然都不是中国人,这是否更值得深思?
PS 2:『赤壁』的OST将于7月25日发行,到时候也许会有更多值得评论的东西。
PS 3:为什么原声发行晚于电影上映这么多?……美国的情况是基本上是电影开画前几天就发行OST。